首页 / 工作动态

工作动态

华图期刊——大暑:炎炎夏日的最后狂欢

2024-07-22

    大暑,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,位于小暑之后,立秋之前。它标志着夏季的结束,同时也是一年中阳光最炽烈的时期。在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提到:“大暑,六月中。暑,热也,就热之中分为大小,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。”这表明大暑是夏季炎热的极致。
    大暑·节气简介:
大暑:炎炎夏日的极致体验
    当太阳高悬在北回归线上,我们迎来了一年中最热的节气——大暑。这不仅是温度的巅峰,也是大自然生命力的极致展现。
    大暑,通常在7月22日或23日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。它的到来,宣告着炎热夏季的高潮。在这个时候,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,人们都能感受到太阳的炙烤和空气中弥漫的热浪。
    在古代,大暑是农事活动的重要时期。农民们在田间辛勤劳作,管理着即将成熟的庄稼。而在现代,尽管科技的发展让人们有了更多的避暑方式,但大暑依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自然现象,它提醒着我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。
    大暑·节气三候:
高温、高湿、雷阵雨
    大暑,作为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标志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。此时,太阳直射北回归线,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,气温达到峰值。在中国,大暑期间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高温、湿度大和雷阵雨频繁。
    高温是大暑最显著的特征,许多地区的气温常常超过35摄氏度,甚至达到40摄氏度。这种高温天气不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不便,也对农作物的生长带来挑战。湿度大是另一个特点,尤其在南方地区,湿热的环境让人感觉更加闷热难耐。
    此外,大暑期间也是雷阵雨的高发期。这种天气现象虽然可以暂时缓解高温,但也可能导致洪水和地质灾害。因此,大暑时节,人们需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和防范自然灾害。
    大暑·节气习俗:
晒伏姜、喝伏茶、过大暑
    大暑期间,中国各地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,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,也反映了人们在炎热天气中寻求清凉的智慧。
    01、晒伏姜
   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、河南等地,人们会在大暑这一天晒伏姜,以驱寒祛湿。伏姜是指在三伏天晒干的姜,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。
    02、喝伏茶
    伏茶,顾名思义,是三伏天喝的茶。这种由金银花、夏枯草、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,有清凉祛暑的作用。古时候,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,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,免费给来往路人喝。
    03、“过大暑”
    在大暑节那天,有些地区的人家有吃荔枝、羊肉和米糟的习俗,叫做“过大暑”。在大暑节那天,亲友之间,常以荔枝、羊肉为互赠的礼品。
    大暑·推荐期刊:
《孔子学院》2024年03期
    《孔子学院》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,孔子学院总部;国家汉办主办的一本部级期刊。孔子学院杂志创刊于2009,发行周期为双月刊,杂志类别为文学类。
《中国周刊》2024年05期
    《中国周刊》杂志是共青团中央主管的一家综合性国家期刊。“凝聚中国力量,传承中国文化,传播中国声音,推动社会前行的力量”是《中国周刊》的办刊宗旨。
《中国文化遗产》2024年03期
    《中国文化遗产》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学术期刊,由国家文物局主管,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。办刊方针是探讨文化遗产学术,推介文化遗产价值,关注文化遗产热点,交流世界遗产申报、管理信息和经验,传播文物保护新知识、新理念,推动文物保护利用传承发展。主要栏目有专题研究、理论探讨、保护利用、遗产视野等。